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

淘空與出走

最近苗栗開了日系潮衣店,打滿了公車廣告,許多人非常興奮,似乎覺得在二等縣開一家很光榮,就像大潤發開在頭份那樣子的興奮。在地品味的缺乏,同樣反應在美食上,選擇永遠是品田、西提、麥當勞,昨天我驚豔的臭豆腐,或是常去的印尼客家意麵,都不是選項。因為那是日常的、庶民的,連帶近年客庄的文創產業也是如此,福菜、米食,都是補充性的獵奇體驗,而不是可欲的價值主體。我在學校服役,老師們已經堪稱在地精英,但品味依舊沿用主流的觀點,那我們要教育出怎樣的孩子呢?連續幾天到巨蛋發教科書,各校的幹部來領書,昨天幫忙搬書時閒聊,某校長問退伍要幹嘛,我很自然說要返鄉,對方自然回說,怎麼不去台北闖?天知道我已經跑到多膩。缺乏在地品味的精英階層,說明苗栗只會是永遠的二等縣,不,是三等,還要加上政府的戮力施政。
來校半年,我發現歷年問題不外乎幾項,打架、抽煙、吸毒、打砲、作弊、偷竊,其中以前兩者最頻繁。我在想如果可以拿這些記錄來做文本分析,再約出來做訪談,應該可以建立深入的教育現場民族誌;再配合家訪的社會誌,就可以描繪出底層國中生的生活樣態,提供最基礎的理解。不然全部推給校規,永遠都是事後懲處,只是證明教育機構存在的修辭,問題還是每年重演發生。所謂的問題學生很難被這些措施改變什麼,只是具體化了他們在學校的邊緣位置。

但所謂的主流學生,或是說標準好學生在基層學校只是少數。事實上,這需要很高的條件,必須透過上課的分班和課後的補習區隔開來,才能讓好學生的生活被試卷籠罩,操練出好成績,最後離開家鄉往升學之路邁進。

問題學生則是另一回事。他們在學校找不到認同,對未來是茫然的,只想出去闖。想去台北。這種闖蕩感跟學校體制互為因果。

我心裏很怨嘆,沒想到學校頂層的精英和底層的好男好女,都吹著出走的調子,唱著三十年不變的,林強的向前走。唱著讓人紅了眼眶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